https://wflsmj.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load/site/2024-12-18/07ca5202412181757144351.png
内页
德育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德育工作
庆祝太平洋高中建校30周年 “我和太高的故事”优秀作品选登之教师篇<二>
作者:太平洋中学 发布于:2025-01-04 浏览次数:23

  庆祝太平洋高中 建校30周年 

“只要你比昨天进步,你就是好学生”是武汉市太平洋高级中学一贯秉持的教育理念。“低进高出,普进优出”是社会各界对我校高考成绩的评价。三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近万名优秀毕业生,也让很多家庭的孩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被群众誉为“民校中的名校”。为展现我校多年的办学成就和卓越风采,展现太高人坚持理念,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讲述太高人的感人故事,特启动了以“我和太高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此次征文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应往届家长、优秀校友、在校师生及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踊跃投稿。纷至而来的作品情感真挚,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令作者深深地眷念,师生们的一颦一笑、一事一物再次跃然纸上。每一篇文章都流露出对太高深厚的情感,对未来美好的祝福。现将优秀获奖作品进行选登展示。 

我慕名而来,我收获成功与幸福!——太高辉煌,有我参与! 为了庆祝太平洋高中办学30周年,学校以“我和太高的故事”为题发出征文通知以来,很多教师踊跃投稿,有感而发。青年教师陈灿凤以在太高两年的工作经历描绘了这里的工作环境简单和善以及自己教在太高、学在太高,悟得真情,并通过描写太高校园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不同景色,预示着三十而立的太高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烈日当空、暑气冲天,秋高气和、硕果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曾经在其他两所民办高中工作过六年多的历史教师来太高工作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他感触深刻:这里的领导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里教师爱生如子、教导有方;这里的学生勤学好问、活泼开朗。太高校风正,学风好,他在太高工作很有成就感、幸福感和尊严感。董志刚也是在太高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他感觉到刘校长是真正懂教育、有情怀的教育专家,感受到太高从上至下初心如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他以感恩与敬仰的心态非常认可太高这个平台、这个让他成长蜕变的地方。历史教师武建伟的散文诗以《太高赞歌》为题,从不同的维度赞扬了太高领导求真务实,太高教师勤勤恳恳,太高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并祝愿历经风霜三十而立的太高学风蔚然、校誉日隆。 王奕鹏

 教在太高,悟得真情 陈灿凤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值此太高成立30周年之际,恍惚间,我在太高工作已有两年,四季轮回近乎两度,于我而言,教在太高,也是学在太高,虽时日不长,但所学不少,所体悟到的真情也不少。 夏日初遇,太高的树叶还是绿色的,刺眼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我手中的纸页上,缓步前行,我看到了每一位太高人都展现出了温情:当你初登课堂,还手足无措时,太高人会悉心地鼓励与教导;当你初遇学生,还惑于应付时,太高人会耐心地从旁协助;当你生活受挫,还难过伤心时,太高人会轻声宽慰……正是这一个个太高人组成了这个充满着人性关怀的太高,这些太高人是谁?是每一位埋头前行在岗位上的太高工作者。 秋日渐浓,太高的树叶渐渐变黄,但太高的生活是快乐的。 太高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幽默的生活作风,太高学生们的懂事知礼都令我感到快乐。 太高拒绝手机进校园的传统,让我的课堂再无手机之忧; “青蓝工程”的帮助,让我有了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 领导、班主任以及同事们的互帮互助让我省心不少。 还有太高的学生们课下会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会主动帮助老师搬发作业……这些都是教在太高的快乐,教在太高,你抬头看向天空,风儿都是凉爽的。 冬日常寒,太高的树叶几近凋零,地面上有着厚厚的积雪,雪重难行,于是太高人同心协力,用一把把铲子、一把把铁锹、一把把扫帚扫清了太高路,风雪阻挡不住人心的善良,正如彼时彼刻一个个奋斗在铲雪路上的太高人。 春日里,太高的树叶又变成了绿色,阳光却不再刺眼,或许是他人分享的遮阳伞,又或许是人情的温暖让我心安。在这里,我不用担心人际关系的复杂,也不用担心师生的不和,因为处处都有太高人,处处都存太高心。 春夏秋冬,变的是四季,不变的是太高的人心。 我仍然会记得在每个晨间午后太高人努力奋斗的身影,也会想起某次会议上,一位班主任讲的故事: 请假回来后,进入教室看见全班学生拿着鲜艳的流动红旗欢迎着她。 此时此刻,如何能不让人动情? 风乍起,眼下又到了秋日,树叶仍旧是绿的,阳光和煦。 教在太高,悟得真情,这条太高之路我还在慢慢前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和太高的故事 王奕鹏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太高已成立三十年之久。时光迅速,本人来到太平洋高中经开校区工作已经一年多时间了。我2017年从华师研究生毕业六年半以来,曾经在两所民办初高中都工作过三年时间,最后经过反复比较,决定在太高稳定下来。 我对太高最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就是,我在这里能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尊严感。太高的校风正,学风正,领导平易近人,老师也和谐融洽、团结互助,作息时间合理、生活条件优越,真正爱生如子,管理得也很严格,胸怀就像学校名字一样宽广——太平洋高中,是真正的武汉民办学校中的名校。记得我去年刚刚进入太高经开校区,就被优美的校园环境所震撼了——巍峨壮观的九层教学楼,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围棋室、美术室、音乐室、形体房、图书室、多功能教室等等,以及食堂荤素搭配、缤纷可口的饭菜,令我感到琳琅满目、美轮美奂、叹为观止。 除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还有和谐的校园氛围。刘校长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校长爷爷,很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经常与我们促膝谈心,给予我们良好的上升台阶;周校长、王校长、许书记、吴校长、付校长对我而言既是长辈前辈,也是良师益友,一直很关心全体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尤其是每次青年教师学习交流活动,都使我感到受益良多。特别是教务处沈主任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从教学常规、工作方法、日常生活上都对我进行工作指导和嘘寒问暖,从他们身上我汲取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以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力量。 在太高任教的一年多时间里,还有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勤学好问的孟哲、殷瑶瑶、张轩溥、王灿、蒋浩同学,博学多才的江乐安、代维薇、卓林嘉源、吴诗涵、杨承骏同学,与我之间建立了亦生亦友的忘年交关系,令我在教书育人之余,也感到了师生之间的温暖和温馨。还记得上学期5月临近高考之前,两个毕业班的学生每天中午、下午下课后都争先恐后地找我来背书,每天三晚放学之后来问高考真题的学生排队排到了9点半钟,体育生喻子杨更是在每周六放学之后在办公室来找我问题目和补课,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令人动人,但这只是众多太高学子勇攀学习高峰、奋战高考前夜的冰山一角。 武汉市其他很多民办高中,都通过掐尖,分快慢班,设置科创班或者实验班,打捞中考高分掉档考生,来换取所谓的600分和高升学率。然而这些学校属于重金打捞高分考生,来招生充门面,完全不顾及其他班级的学生心理和学习实际,且每次都参加华师一联盟的高难度联考,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打压。再加上这些学校大多管理不住手机,学生在寝室偷用手机现象十分普遍。 太高的教育理念叫“只要你比昨天进步,你就是好学生”,这点我非常认同。而且太高坚持十几年不分快慢班,平均分班,保障每个班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程度大致平衡,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因材施教。而且太高不开设专门的艺术班,所有的音乐生、美术生、传媒生、体育生都在大文大理班级内参与文化课学习,利用中午午休、晚自习、周末的时间集训上专业课,这样能够缩小与文化生的差距,满足学生的多样发展需求,对此我深表认同。 另外,我校十几年来通过安检门制度,杜绝了手机进入校园,既给与了学生重要的安全保障,又防止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等电子产品,保障了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听课效率,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据我所知,武汉的其他民办学校都被手机泛滥问题困扰,很少有能彻底根除手机问题的。另外,我校政教处对全体学生的全程监督和保驾护航,也保证了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使得上课睡觉的现象大幅度减少,这在其他民办学校也是难如登天的,这一切都源于我校先进的教育理念。 说完了学校层面,再说说我自己的收获吧。去年6月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湖北省高考历史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独家解析,获得了武汉市历史教研员童绥宝老师的认可,之后经过各区的教研员和历史老师大量转发,最终获得了5000多人的阅读与转发量。7月份我入职太高,被安排跨头并中途接班,带高三2个毕业班和高二1个文科班的历史课。虽然压力巨大,但是我服从安排、迎难而上、敢于攀登、自我挑战,使三个班级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成绩都进步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和家长中反响不俗。一年来我还参加了十余次硚口区和武汉市的历史学科教研活动,与兄弟学校的老师之间频繁交流。 在太高任教的一年多以来,我组织历史备课组举办了第一届“太高杯”高中生趣味历史知识竞赛,学生参与反响热烈,广受好评;组织高三学生参加华东师大举办的第九届“青史杯”历史剧本写作大赛,学生参与热情较高。我作为高三历史备课组长,经常参与硚口区和武汉市的历史教研活动,如在硚口区高中历史教师悦读会上分享了李硕的《翦商》一书,参与武汉市二月调考硚口区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的写作,参与硚口区高三七月起点考试的命题与选题工作,参与《金考卷》高考模拟题的编写工作等等。我积极组织历史备课组全员参与校级历史公开课的准备工作,分别获得校级二等奖和三等奖。我还利用学科活动时间,给高二学生开设《探索考古的奥秘》《先秦区域七日游》等校本选修课程,并在非毕业年级不定期开展历史剧本表演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兴趣。 如果说教育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刘校长和我校全体老师就像沙漠边的一棵大胡杨,静守着这片新栽的沙柳小胡杨,看它们茁长成林,盼他们成材。每棵树苗都顶天立地不现实,但在庇佑之下至少让他们在沙漠之中求得生存。最后我想借用我校校训勉励大家,只要你比昨天进步,你就是好老师! 贺太高三十年校庆,望太高之后愈来愈好,祝太高学子取得优异成绩!


 在太高,遇见更好的自己 董志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在太平洋高中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回望这段时光,我深刻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段职业生涯的历程,更是一次人生的成长与蜕变。而这段故事,注定与太高息息相关,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2022年7月,我带着对教育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期待,加入了太高,迎接着新的挑战。刚一进校,我便被赋予了一个重要的责任——担任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正当我沉浸在新的工作压力和责任感中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轨迹,也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学校领导展现了非凡的应变能力与责任感。尤其是我们的老校长刘汉华,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注重教学质量,更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安全。记得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刘校长带领学校迅速调整方案,想方设法保障我班的教学进度与质量。线上课程的安排,硬件设施的完善,甚至是如何协调心理辅导等方面,校长都亲自参与、亲自过问。他的细致和决心,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然而,刘校长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他那句“只要你比昨天进步,你就是好学生”的教育理念,深深打动了我。他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关心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每一个进步都能得到认可与鼓励。这种鼓励,不是为了追求短期的成绩,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不断的努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辉。 太平洋高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每学期的教师总结大会,大家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班级管理和教学经验,毫不做作、实事求是。这里没有虚假的表面功夫,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甚至有的老师带病上课,依然兢兢业业,毫不懈怠。每一次听到他们分享自己的工作故事,我都被深深感染,心中充满敬意。 对于我而言,太平洋高中不仅是一个工作的平台,更是一个让我成长的地方。每一位同事的敬业精神,每一个学生的努力进步,都让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与责任。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学生们的逐渐成长,也看到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不断进步。我们一起经历过困难,一起迎接过挑战,但也在每一次困难中找到了前行的动力。 回首这段与太高的故事,我心中充满感恩与敬仰。学校的温暖与力量,成就了我的职业生涯,也让我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今天,站在校庆的舞台上,我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向这片培养我、支持我的沃土,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太高同行,不断追求卓越,不断为学生们的梦想与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太高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太高赞歌 武建伟

 在刘校长的身上, 看到了对教育的执着 在许书记的身上, 看到了对教育的热爱 在吴校长的身上 看到了对教育的奉献 这就是太高精神 在年轻老师的身上, 看到了朝气蓬勃 在中年老师的身上, 看到了中流砥柱 在年长老师的身上, 看到了榜样力量 这就是太高精神 太高有一种怎样的精神? 领导的指引 老师的奉献 学生的前行 这种合力,让我们坚强无比 太高精神,是一种爱 一种对学生的爱 太高精神,是一种规则一种要求 严中有爱 学生是花朵 老师是园丁 太高是花园 辛勤的园丁在美丽的花园里 耕耘着、保护着、陪伴着这些 希望的花朵 在课前,听到朗朗读书声 在课中, 听到——老师认真上课的声音 看到——学生积极回到问题的场景 在课下, 操场上——有英姿飒爽的少年 办公室里——有虚心请教的同学 老师诲人不倦 午间——午睡,寂静的世界 给孩子们足足的午睡 老师,公开课上的风采展示 学生,学科竞赛的你追我赶 学科教研,老师们积极讨论 早间跑操。同学们步伐整齐 点点滴滴的画面 道道靓丽的风景 温暖着我们的校园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三十年 太高人在刘校长的带领下 经历了风风雨雨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迈向一个个新的台阶 区公开课有我们老师的身影 区里的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 区里的各项活动更有我们学生的身影 市区各种大会常被点名表扬的有 我们的太高 和太高一起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 还有我们这些老师 在这样的平台 我们每个老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们用我们的汗水践行着“奉献”这两个字 我们用我们的职业精神践行着“教书育人” 太高,三十年 就像“三十而立”的青年 正在发光正在发热 照亮着一个个希望的少年。

 — END — 文字:汪桃坤 编辑:张雅庭 审核:吴宇



【顺道校区】
咨询热线:13277941065
通讯地址:硚口区顺道街64号(64中顺道校区旁)
【经开校区】
咨询热线:13986076337
通讯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东风大道528号(东风大道瑜枫树三路交汇处)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鄂ICP备2024086263号-1